
《金錢心理學 Dollars and Sense》
▪︎ 作者:Dan Ariely, Jeff Kreisler
▪︎ 類型:理財規劃
▪︎ 博客來連結:購書連結
▪︎ 推薦理由
這一本書無論是內容還是文字都非常淺顯易懂,作者套入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,來點出人類在消費行為中常出現的錯誤觀念和模式,讓讀者很能感同身受,至少在閱讀的過程中,我是一直處在一個茅塞頓開的情況,就好像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,對你的行為瞭若指掌,一一點出問題所在的那種的驚艷,幾乎書中提到每一個觀念都讓我有所頓悟,透過每一個實際案例來反思並認清自己的消費模式,好好檢視自己的錢都花去哪了。
這著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,能夠重新用對的觀念去看待金錢的消費,當現在的商業行銷手法越進步,越深入我們的生活時,我們就越是赤裸、越是還無防備,在面對各種優惠的吸引、廣告的轟炸時,因為這些錯誤的觀念,容易讓我們陷入安排好的商業圈套,走著他們想要我們走的路,做了他們想要我們做的事,最後花了錢反倒覺得自己是賺到,看完覺得自己實在好傻好天真。
光是上述的心得文字,實在很難感受到這本書的魅力,以下用我自身的例子,帶出書中的一些我覺得很受用、很「哇!」的觀念,剩下的就留給你自己去探索吧!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…
一大早不情願的按掉手機鬧鐘,在腦袋還沒完全清醒的狀態下,瞇著一隻眼睛,一如往常的瀏覽著 Email,讀著一封又一封的廣告推銷信,喔!某網美的設計品牌推出秋季新品了,而且還有換季出清的優惠!下意識點進去逛一下,右手拿著牙刷,左手也沒閒著,噢!這件上面有寫我的名字,好想買喔,這個月還沒買衣服應該可以買吧!先加到購物車,什麼!湊滿五件就有五折優惠,當然要買五件才划算啊!返回上一頁繼續挑個過癮,看到結帳金額有點超出預期,說服自己沒關係,下個月不要買就好!還是按下了結帳鈕,付款畫面連信用卡號碼都已經自動填入,輸入安全碼後,看著毛毛蟲的符號在螢幕上抖動,跳出付款完成頁面的那一刻竟覺得滿足,也太划算了吧,算一算總共買了十件,這樣才一千五,平均一件才一百五欸,俗啦!
錯誤一 相對價值 v.s 絕對價值
Example 1
Example 2
Example 3
錯誤二 心理帳戶
錯誤三 信用卡、預付卡大幅減低了花錢之痛
還是學生的時候,因為沒有信用卡,買東西都要付現,那個時候花了一千塊,就覺得快把這個月的財產都花光了,更別提幾萬塊的東西根本遙不可及。出社會後,正逢中信 LINE PAY 的潮流,我也跟著辦了一張,除了預先享受的好處之外,還能分期付款,從此掉入了這個無底洞!站在使用者的角度,確實為生活帶來了方便,但是套一句我媽常說的話:「花錢不用太方便,越方便就越留不住錢」。
信用卡「先享受,後付款」這項發明真的很偉大,購買的當下因為沒有實際金錢的交易,也就沒有錢消失的罪惡感,容易讓人忽略這樣產品帶來的殺傷力,因為當下滿腦子想的都是,等一下要立馬衝回家開箱!
錯誤四 公平性和透明化
以上是我對《金錢心理學》的心得和小重點分享,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有趣,也很發人省思,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,也推薦給你們。
READ MORE….
–
>> Statement <<
▸▸▸ 文章內容純屬個人實質體驗後的心得感想,並無任何販賣或廣告意圖
▸▸▸ 圖文擁有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載或截取,若有須要使用文章內容,請事先告知
–
如果妳/你喜歡我的文章,或是有任何問題想問我,歡迎追蹤我的 IG/FB,可以立即獲得新文章通知喔 ❤️
–
🌟 有空的話點一下廣告↓贊助珊迪網站🌟